注册| 登录
高级检索
全部 主题 学科 机构 人物 基金
词表扩展: 自动翻译: 模糊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分享到:

辽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辽鞍经济带(辽阳段)发展规划的通知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辽鞍经济带(辽阳段)发展规划的通知 辽市政发[2009]第1号 2009年1月9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沈辽鞍经济带(辽阳段)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沈辽鞍经济带(辽阳段)发展规划   沈辽鞍经济带(辽阳段)是沈阳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沈辽鞍经济带(辽阳段)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实现我市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促进我市经济大发展、建设大城市、打造新特色的必然选择。沈辽鞍经济带(辽阳段)规划范围以沈大高速公路和沈营线为轴线,北起灯塔市大河南镇,南至辽阳县首山镇和刘二堡镇,长约60公里,沿线两侧各延伸5公里,规划面积260平方公里左右,辐射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以上,规划期为2008年至2020年。为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发挥沈辽鞍营经济带优势和潜力,推进沈辽鞍营经济一体化进程,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与发展优势   (一)基本情况   1.自然条件   我市位于辽东半岛中部,地处沈大黄金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北依沈阳、东邻本溪、南接鞍山、西与辽中接壤,沈大高速公路与沈营线纵贯全境,地缘条件优越。下辖辽阳县、灯塔市(县级市)和白塔、文圣、宏伟、弓长岭、太子河五区。总面积4743平方公里,人口185.3万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蕴藏53种矿藏,其中硅石、白云母、石膏、石灰石和铁矿等储量丰富。   2.发展现状   2007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1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98.6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9.9亿元,增长13.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5662元,增长15.9%。地方财政收入28.1亿元,增长2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5亿元,增长2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7亿元,增长17.5%。   我市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逐步运行,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各项文体事业蓬勃开展。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4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25元。   (二)发展优势   1.区位条件优越   我市与沈阳、鞍山,山同脉,水同源,路相通,界相临。中心城区距沈阳65公里、本溪63公里、鞍山25公里,距桃仙国际机场55公里。沈阳市苏家屯区、东陵区、于洪区等均与灯塔市相临,灯塔市城区距沈阳市城区仅30公里。辽阳县与鞍山市相临,我市刘二堡工业区与鞍山达道湾工业区仅一道之隔。从地缘上看,加强经济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资源优势   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硅石、白云母分别占全省总量的60%和70%;石膏、石灰石储量居全省前列;铁矿储量23亿吨,弓长岭铁矿是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   水资源较丰富。我市境内共有太子河、浑河等大中小河流29条,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1.3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9.5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综合补给量11.85亿立方米。   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的系列产品,为芳烃基地建设和以芳烃及其衍生物为原料的精深加工提供了重要资源和条件。   3.产业集中,民营企业发达   2007年,我市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达到630户,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466户,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79户;工业增加值实现2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10亿元,其中,化工化纤塑料业、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装备制造及配套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和矿产建材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0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5.7%。   4.产业发展优势   我市主导产业有化工化纤塑料业、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装备制造及配套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和矿产建材业;我市为沈阳汽车零配件配套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是沈阳建筑市场水泥等建材成品的主要供应基地;我市依托鞍钢发展金属加工业,拥有规模企业139户,年钢材加工能力400万吨。目前,在辽阳县、灯塔市各类企业中,来自鞍钢和沈煤等大企业的高级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200多人,高级技工300多人。   5.交通网络密集   我市拥有“四横四纵”(四横:本辽高速公路、小小线、沈环线、连鞍线,四纵:沈大高速公路、黑大线、沈营线、辽凤线)公路网,各级公路638条,总长3080公里。长大铁路、沈大高速公路、本辽高速公路、沈营线等便捷的交通,将沈辽鞍营4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区域发展战略构想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做大城市、做好基地、做强县域、做优产业为目标,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为重点,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坚持组团聚项目、项目带产业、产业兴城市,带状建设,沿线组团,着力培育大工业、发展大物流、建设大城市、构筑大交通,使其成为沈阳经济区的重要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脊梁。   (二)基本原则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以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优势,加快发展,不断提升县域经济整体素质,促进县域经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坚持加快城镇化。坚持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发挥城镇生产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城镇化步伐,使经济带成为全市率先实现城镇化的区域。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推进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转换体制和机制,营造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与整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坚持城际互动。加强与沈鞍两市沟通协调,主动接受沈鞍辐射,搞好发展规划、产业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相互衔接,使沈辽鞍三市建立起合理的区域产业布局,形成各具特色、互补性较强的产业分工,实现互惠共赢。   (三)发展目标   以沈大高速公路和沈营线为轴线,在北起灯塔市大河南镇,南至辽阳县首山镇和刘二堡镇,总长约60公里,总面积260平方公里区域内,崛起一座新城,建好两个卫星城,建设一个基地,发展4个重点产业,形成组团式产业布局,实现经济增长快于全市,对外开放先于全市,自主创新优于全市,使全市人口的70%、经济总量的90%集中在经济带内,成为我市对内对外开放的新平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示范区。经过5年的努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0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经过8年的努力,市区人口达到100万人,将我市建成跨河而立的魅力城市。   做大城市。全面开发河东地区,5年内初步形成河东新区格局,10年内建成滨水型现代化河东新城区,使我市城市成为人口超100万、建成区超100平方公里跨河而立的特大城市。   做好基地。加快推进芳烃基地建设,把我市建成全国重要的芳烃及化纤原料生产加工基地。5年内,完成投资380亿元,实现产值600亿元,培育销售收入10亿以上企业10个;10年内,完成投资600亿元,实现产值1200亿元,形成1000万吨/年炼油、200万吨/年芳烃、80万吨/年乙烯生产规模。   做强县域。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辽阳县、灯塔市各培育一个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经济总量3年翻一番,进入全省前10名;扩大辽阳县、灯塔市城市规模,到2015年建成两个20至30平方公里的卫星城,人口分别超过20万人。   做优产业。优化经济带产业结构。做优第一产业,建设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做强第二产业,加快发展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装备制造及配套业、矿产建材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一批超百亿元的领军企业;做活第三产业,建设大型物流中心。   (四)战略步骤   第一阶段(2008年至2010年):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5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60亿元。   第二阶段(2011年至2015年):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160亿元。   第三阶段(2016年至2020年):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320亿元。   三、区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一)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及结构优化   依托区域和资源优势及我市产业发展的实际,统一规划产业布局、加强合作、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以产业集中区为方向,建设“一个基地”、发展“四个重点产业”,即以重要芳烃及化纤原料基地建设为核心,做大做强石化产业,加快发展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装备制造及配套业、矿产建材业、农产品深加工业4个重点产业,把沈辽鞍经济带(辽阳段)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芳烃及化纤原料基地,全省水泥生产基地和区域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建设一个基地。全力建设重要芳烃及化纤原料基地,以精深加工为重点,扩大芳烃原料生产规模,延伸芳烃衍生物产业链,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形成支撑全市工业发展的核心和支柱。规划引进一批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大项目,壮大石化产业集群,形成规模优势。重点推进辽阳石化分公司芳烃厂140万吨/年连续重整-歧化联合装置及配套系统工程、30万吨/年精己二酸技改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到2020年,实现产值2000亿元以上。   装备制造及其配套业。积极参与沈西工业走廊建设,加强与沈阳装备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企业的协作配套,扩大产业规模、突出产品特色,将我市建设成为全省装备制造业的重要节点。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汽车零部件配套业,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的合作,着力引进一批国际水准的大企业、大项目,重点扶持新风集团的汽车柴油发动机高压共轨项目,加快推进金兴内饰件与延锋伟世通合资项目;加快发展汽车柴油机、内饰件、曲轴、安全气囊、变速器等为中高档轿车、轻型客车、大中型客车和专用汽车配套的零部件系列产品,扶持汽车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实现汽车零部件配套业的跨越式升级。到2020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   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和产业配套优势,加强与本溪、鞍山、营口大型钢铁企业的配套协作和产业链接,依托鞍钢、本钢产品资源进行精深加工。瞄准高端国际市场,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钢材深加工项目,重点搞好年产40万吨冷轧薄板、年产2万吨特种变频漆包线等重大结构调整项目建设,争取形成本溪-辽阳-鞍山-营口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带。到2020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   新型建材业。坚持科学规划、注重环保、整合资源、提高档次的原则,以恒威、天瑞、千山、冀东等水泥生产骨干企业为龙头,推进水泥生产向新型干法水泥方向发展,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同时,发展化学建材、铝塑型材、彩钢板、石膏板等新型环保特色建材产品。到2020年,实现产值300亿元以上。   农产品深加工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努力实现与沈阳、鞍山两市基地互补、产业互动,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建好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培植一批贯通沈辽鞍三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骨干龙头企业带动,形成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链条。重点发展稻米、大豆、蔬菜、肉鸡制品、肉制品、乳制品、禽蛋精选、水果贮藏、花卉种植、饲料加工等10大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到2020年,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   (二)区域产业空间布局   在构建沈辽鞍营经济带大格局中,采取点轴联动和重点推进的发展模式,围绕“两轴、两城、三区、十个产业集中区、四个互动发展区、四个重点小城镇”的空间发展格局来进行建设。   1.两轴:以沈大高速公路和沈营线为轴。   2.两城:重点建设灯塔市城区和辽阳县城区。   3.三区:开发建设辽阳经济开发区、辽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兴建河东新区。   4.十大产业集中区:   (1)河东新区。河东新区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包括商住区、精细化工产业集中区、旅游观光区、农业产业园区等,该项目建设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产业。   (2)芳烃及化纤原料基地。在宏伟区,规划总面积20平方公里,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为主导产业。重点企业有: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辽宁奥克化学集团、辽宁科隆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等。   (3)辽阳铁西工业集中区。包括辽阳经济开发区和原白塔区铁西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钢材加工、机械装备制造、汽车配套业。重点企业有:辽阳星德大型钢管厂、辽阳钢管有限公司、大泽钢管有限公司、兴哲板材集团、辽阳造纸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筑路机械有限公司、金兴汽车内饰集团。   (4)灯塔市铁西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日用洗涤用品、美容用品、民用工业洗涤剂等精细化工产业。重点企业有:沈煤热电厂、红阳热电有限公司、辽宁盛盟焦化有限公司、北方化工厂、华兴化学品有限公司、辽宁佳信酒精有限公司。   (5)大河南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利用大河南区位优势,承接沈阳辐射,建成产业集中区。   (6)佟二堡裘皮产业集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覆盖佟二堡全镇,集群式重点发展皮装、裘皮产业。   (7)灯塔市水泥产业集中区。以铧子、西大窑、罗大台3个乡镇为中心,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水泥产业。重点企业有:辽阳千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辽阳冀东水泥有限公司、辽阳恒威水泥有限公司等水泥生产骨干企业。   (8)辽阳县向阳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履带板、高压共轨、铜板带、铜包铝等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重点企业有:辽宁新风企业集团、辽阳铜业集团、辽宁新鑫集团、辽宁誉达电器有限公司、辽宁天祥钛业有限公司等。   (9)辽阳县刘二堡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精品钢材加工和轻工产业。重点企业有:辽阳钢铁有限公司、辽宁冷弯型钢有限公司、辽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   (10)物流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依托长大铁路、沈大高速公路和本辽高速公路,重点发展铁路、公路货运物流。   5.四个互动发展区:为促进沈辽鞍三市产业上的融合和经济上的合作,在辽阳与沈阳、辽阳与鞍山相邻的主要节点部位,规划产业相近、资源互补、政策共享、利益双赢的4个互动发展区。   (1)十里河-大河南互动发展区。在沈营线沈阳与辽阳接壤处,由灯塔市大河南镇与苏家屯区十里河镇合力规划建设面积20平方公里(十里河镇10平方公里)的互动发展区。内设高新技术园、食品产业园和建材物流园。   (2)于家房-唐马寨互动发展区。主要围绕通海产业大道,在辽中县于家房镇与辽阳县唐马寨镇接壤处规划20平方公里(其中辽中10平方公里)的互动发展区,重点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区。    (3)达道湾-刘二堡互动发展区。在沈大高速公路两侧辽阳与鞍山接壤处的辽阳刘二堡工业区和鞍山达道湾工业区,共同建设占地约50平方公里的互动发展工业集中区,集中发展冶金及钢材深加工、装备制造业、精细化工等产业和钢材物流园区。   (4)灵山-首山互动发展区。在沈营线以东,鞍山灵山工业区和辽阳首山向阳工业集中区接壤处,共同建设占地面积40平方公里的互动发展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钢材深加工、装备制造、化工建材和石化产业及电子信息产业。   6.四个重点小城镇:重点建设大河南、佟二堡、首山、刘二堡4个城镇。   (三)区域重要节点建设   1.重要建设节点及其发展方向   (1)全面开发河东新区。以建设生态宜居型新城区为主要目标,合理安排河东新区的空间布局,积极推进庆化搬迁和辽溪铁路改线,把河东新区作为全市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新亮点,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参与河东新区开发建设,力争5年内河东新区起步区形成格局,10年内建成滨水型现代化的河东新区,实现特大城市规模的目标。   (2)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加大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县域主导工业,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整合现有县域工业资源,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工业集中区集中;培育扶持一批带动作用强的工业龙头企业,吸引新建大型工业项目在县域各工业集中区落户;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为重点,发展优质高效种植业;以规模养殖和清洁养殖为重点,发展养殖业;以扩大稻田养殖为重点,发展水产业;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以服务“三农”为目的,推动县域第三产业健康发展。   2.区域产业建设重点   (1)芳烃及化纤原料基地   (2)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在河东新城北部,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建设科技含量高、无污染、具有世界级先进技术水平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10年内,年产值实现1000亿元以上。   (3)四大产业集群   高压共轨产业集群。在辽阳县向阳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高压共轨为核心的高压共轨系统产业集群。   有色金属加工产业集群。在辽阳县向阳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建设铜板带材生产及延伸加工产业集群。在辽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建设工业铝型材生产及延伸加工产业集群。   日用化工产业集群。在灯塔铁西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发展以天然脂肪醇为特色的日用化工原料及深加工产业集群。   钢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在辽阳县刘二堡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钢铁精深加工业。   10年内,四大产业集群年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3.区域产业建设起步区   在我市河东新区和芳烃及化纤原料基地建设两个起步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重点起步区面积为30平方公里。其中,河东新区位于太子河区东京陵乡、文圣区庆阳街道行政区内,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2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产业;芳烃及化纤原料基地位于辽阳石化分公司厂区及其东南部,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10平方公里。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为主导产业。   四、区域基础设施与重点城镇建设   (一)区域交通运输   1.普通公路建设规划   沈营线辽阳段建设。我市境内起点为沈阳十里河桥,终点为鞍山交界,全长49公里,全线按一级公路标准改扩建,路基宽24米,路面宽22.5米,与沈阳段标准相同。   河东新区沈大高速公路出入口。在沈大高速公路灯塔市西马峰附近新开一个出入口,向东新建一条连接线,在罗大台附近与沈营线相连,形成河东新区的沈大高速公路出入口,全长约8公里,一级公路标准,路面24米。   河东新区本辽高速公路出入口。在本辽高速公路前进村附近新开一个出入口,使河东新区与本辽高速公路相通,全长约9公里,一级公路标准,路面24米。   通海产业大道。通海产业大道在我市境内6.716公里,位于辽阳县唐马寨镇康明村浑河南侧大坝附近,途经三块石村,终于唐马寨镇蚂蜂村,路基宽20米,路面宽18米。   辽阳县向阳工业集中区至鞍山外环道路。起点在辽阳县人民街(兰唐线),终点与鞍山外环公路相接。全长6.9公里(含三新公路支线0.8公里),一级公路,路基宽24米,路面宽22米。   马胡线改造工程。辽阳县马家至鞍山界,全长6.2公里,现为乡级公路,路面7米,全线改造成一级公路,路面宽24米。   2.交通运营公交化   整合沈阳、辽阳、鞍山三市客运资源,按照统一车型、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模式,重新确定发车地点、停靠站点、发车间隔,公司经营,循环发车,开通沈辽鞍三市的大公交,实现城际客运公交化运营。   3.轨道交通建设   沈辽城际轨道交通线路起点位于奥体中心,经白塔北出沈阳市区,过苏家屯、林盛堡、十里河进入我市境内,经灯塔、张台子、东京陵进入我市市区,终点站设在中华大桥,全行程在1小时内。总长59公里,其中,沈阳段31公里,辽阳段28公里。在我市境内规划设置车站7个,平均每站间距为4公里。   4.空港、港口连接路建设   向北结合沈营线道路改造,完成辽阳段环城公路修建,实现沈阳1小时交通圈,结合沈阳桃苏公路建设可缩短我市至桃仙机场的时间,充分利用沈阳的空港资源。向南结合营口港的建设,做好通海大道、胜利路规划和建设,同时积极营造道路周边景观环境建设,做好衔接,使我市与鞍山、沈阳联系更加便捷、舒适、安全。我市要积极配合完成规划中的哈大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及附属设施的建设,特别是配合好境内的6个出入口、1个服务区及所有跨线桥、引桥的建设。开辟省际快速客运干线及区域旅游线路,在我市建设与之相连的公路设施。   5.货运站场和物流园区   完善货运站场建设。依托现有的铁路、公路等交通资源条件,考虑市域城镇体系的等级与分工,在我市域范围内建立有效的货物运输站场系统。在我市的铁西区和辽阳火车站分别建立2处综合货运中心,通过货运站场建设,加快地区间货物、产业交流,带动沈辽鞍经济带(辽阳段)发展,并提供良好的货物流通服务。   6.产业带内部道路交通   连接我市至沈阳的主要道路有6条。其中,需要扩建的有4条:小小线(我市境内八盘岭-黄腊坨67.5公里)、沈环线(老鸹岭-北道沟桥77.7公里)、辽官线(新生-沈阳界34.5公里)、河黑线(河洪-沈阳界205公里);需要新建的有2条:乡道团新线(团山子-新立8.6公里)、乡道头佟线(佟二堡-头台子24.9公里)。   连接我市至鞍山的主要道路有17条。其中,需要扩建的有7条:连鞍线、辽凤线、吉高线、鞍隆线、鞍下线、鞍蛤线、佟高线,总长度为238.2公里;需要新建的乡道有10条:马胡线(马家-胡家庙6.2公里)、单洋线(单家-洋湖沟4.9公里)、新齐线(新立-齐大山5.6公里)、韩粉线(韩家-粉城墙11.7公里)、吉韩线(吉洞-韩家11.8公里)、邱柳线(邱家-柳叶岭7公里)、古横线(古树-横道子11.8公里)、刁蚂线(刁家-蚂蜂6.2公里)、长黄线(长林子-黄坨子4.8公里)、郎立线(郎二屯-立开6公里),总长度76公里。2020年全部完成上述新建、扩建工程。   (二)区域能源与信息基础设施   1.加速能源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大节能力度,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转化效率,统筹规划区域能源开发利用工程,科学有序地引导和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增强区域能源保障能力和区外能源稳定供应能力。重点实施沈煤集团西马矿改扩建,到2020年,区域年原煤产量达到400万吨;继续推进和强化煤矿安全技术改造、产业技术升级及大型煤炭基地地质勘探工作;加快煤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进程,鼓励和支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发展煤炭生产加工、煤电联营、煤化工等项目;延伸煤炭产业链,提高煤炭洁净化程度。   2.区域社会事业建设     区域社会事业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不断增加政府投入,创新服务模式,初步构建覆盖城乡、分布合理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社会服务保障能力。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到2010年,全市教育水平接近国内发达地区水平,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为农村困难家庭学生提供寄宿生活费补助,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权利,全市小学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初中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实施优质普高扩招工程,解决读高中难的问题,扩大现有高中规模,形成全市优质高中的主要群体;整合教育资源,形成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全面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为宗旨,以强化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为主线,深化卫生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我市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在保障群众基本医疗的基础上,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努力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全面提高卫生综合保障能力。统筹区域内各类医疗机构的结构、布局和建设,调整医疗卫生资源,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完善医疗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具有学科优势的市级现代化医院,提高服务质量和能力,建立市级医院和县级医院紧密型合作方式,支持农村医疗卫生发展,带动全市医疗质量的提高。到2010年,全面建立起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稳定在100%,基本实现卫生资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基本达到医疗卫生服务供需平衡。   3.构筑区域信息平台,完善区域信息体系   统筹和加强信息基础骨干传送网建设,发展和完善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为辅的传送网,加快电信宽带接入网和IP骨干网扩容工程建设,发展IP技术为平台的宽带多媒体通信网。加强经济、人口、自然资源、地理空间、社会保障等基础性资源数据库建设。扩建辽阳市信息中心,构筑区域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区域性电子政务核心平台,实现各级政要部门互联互通;建设企业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建设综合性公共信息交换平台,促进政府间的信息共享;建设区域性信息化人力资源培养合作平台,推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   加速推进经济区通信的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和智能化进程,统筹全市信息基础骨干传送网建设,加快基础性资源数据库建设,建设一批基础性、综合性、商业性、公益性的信息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区域信息采集中心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区域信息一体化发展。   五、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修复   (一)区域生态建设   根据我市地貌和气候特征,划分出2个生态区:东部山地丘陵生态区和西部平原生态区;依据生态类型与过程完整性,以生态服务功能类型一致性划分出4个亚区;依据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一致性,进一步划分出21个生态功能区。   1.重点生态保护区域   (1)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   金宝湾自然保护区。包括鸡冠山乡南部-安平乡北部-寒岭北部水源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汤河镇南部-下达河乡-河栏镇北部-甜水满族乡中部水库调蓄与水源涵养功能区、石洞沟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汤河镇东南部水源保护生态功能区。   (2)水源涵养重要区域   具有水源涵养重要功能的生态功能区包括:汤河镇南部-下达河乡-八会镇北部-河栏镇北部-甜水乡中部水库调蓄与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金宝湾自然保护区)、八会南部-隆昌镇-吉洞峪满族乡-河栏镇南部-甜水满族乡南部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鸡冠山乡南部-安平乡北部-寒岭北部水源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双河自然保护区)。   2.保护修复区域自然生态   在治理、保护、建设环境等方面采取联合行动,共同创造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   实施太子河、浑河流域生态恢复工程,联合开展全流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两河流域内的乱排乱放、乱砍乱建等违法行为实施联合取缔行动,恢复生态景观。   由于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使我市首山水源地采补失衡,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已形成省内最大地下降落漏斗区,地下水漏斗区面积最大时达320平方公里,地下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治理首山地下水漏斗区,修复我市生活与工业用水的水源地,共同实施辽阳市首山地下水漏斗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保护地下水生态系统。   弓长岭区矿山环境治理工程。弓长岭区是我国钢铁冶金原料的重要生产地区之一,由于百年开采和环境治理欠账巨大等原因,造成环境恶化,采场和排岩场占地面积过于庞大,排岩(土)场、露天采场对当地植被和生态景观造成极大破坏,亟须对矿山环境进行综合治理,采取土地复垦等水土保持措施,减轻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二)区域环境治理与保护   1.综合整治区域环境   以电力、钢铁、建材等12个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污染防控为执法监督的重点,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特别是集中整治重点行业环境违法行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需整治的重点行业包括:灯塔市的水洗印染、水泥、采选矿行业,辽阳县的钢铁、水泥、采选矿行业及涉及“15小”的其他行业。重点地区有:小屯、罗大台、铧子地区的水泥空气污染,刘二堡、沙岭地区钢铁行业空气污染,侵窝水库周边的采选矿水体污染,道西庄造纸水体污染等。   2.加大区域环境保护力度   (1)彻底关闭全市所有水泥立窑企业。到2009年底,关闭我市所有水泥立窑企业。   (2)坚决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钢铁企业,加大扶持符合产业政策且能够实现达标排放的钢铁企业的力度,优化钢铁产业结构,推动我市钢铁行业的升级,打造我市绿色钢铁产业。   (3)加大造纸业、水洗印染业污染治理力度。按照规模化、集中化原则,建立企业集中区,将现在分散的企业集中于一个区域,集中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解决分散的企业污水直排问题。   (4)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保证辽阳市中心污水处理厂和弓长岭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加快灯塔市、辽阳县、宏伟区3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实现我市污水达标排放。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依靠科技、政策和市场机制,调节资源在生产生活中的流程,实施一批资源使用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工程,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利用高技术做好节水、节能和降耗工作,加快建立循环经济型企业;搞好电炉气、粉煤灰等的开发利用。   六、规划实施与政策保障   (一)建立区域协调机制   1.进一步完善管理协调机构。建立综合或专门的跨区域行政组织来强化区域协调管理。   2.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搞好投资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   3.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建设区域性共同市场,形成市场网络,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建设区域统一市场。   (二)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政策   1.共同促进区域产业的转移。尽快制定鼓励和扶持发展的产业政策与限制和淘汰的产业政策,确保产业的有序转移和承接,实现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借鉴先进地区的区域和产业政策,制定沈辽鞍营经济带的共同政策。包括区域主导产业发展政策、地区产业均衡发展政策、流域开发与治理政策等。   (三)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1.主动加强与沈阳、鞍山两市的合作,在做好沈辽鞍经济带(辽阳段)的规划的基础上,在布局、产业和基础设施方面相互衔接;加强接壤地带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控制的修编,同步建设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   2.加强新城区和小城镇规划。制定河东新区、辽阳县城区、灯塔市城区及重点小城镇规划,与沈辽鞍营经济带规划相衔接。   (四)加强区域技术创新和创新基地建设   1.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调整科技政策导向,支持企业承担政府研究开发任务,建立创新基地;在条件相对成熟的企业中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推动企业建立有利于持续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   3.加强创新基地建设,提升产业技术支撑能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新的增长点;引导和支持重点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集成创新,整合科技资源,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形成一批产业带动性强、关联度大、优势资源集成度高的新技术产品。

发文文号:
辽市政发[2009]第1号  
颁布部门:
辽阳市人民政府
时效性:
现行有效
颁布日期:
2009-01-09
实施日期:
2009-01-09
内容分类:
发展与改革:区域经济
原文获取
正在处理中...
该文献暂无原文链接!
该文献暂无参考文献!
该文献暂无引证文献!
相似期刊
相似会议
相似学位
相关机构
正在处理中...
相关专家
正在处理中...
您的浏览历史
正在处理中...
友情提示

作者科研合作关系:

点击图标浏览作者科研合作关系,以及作者相关工作单位、简介和作者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发文刊物及参与国家基金项目情况。

主题知识脉络:

点击图标浏览该主题词的知识脉络关系,包括相关主题词、机构、人物和发文刊物等。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 用户帮助| 京ICP备1202074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329号

检索设置


请先确认您的浏览器启用了 cookie,否则无法使用检索设置!  如何启用cookie?

  1. 检索范围

    所有语言  中文  外文

  2. 检索结果每页记录数

    10条  20条  30条

  3. 检索结果排序

    按时间  按相关度  按题名

  4. 结果显示模板

    列表  表格

  5. 检索结果中检索词高亮

    是 

  6. 是否开启检索提示

    是 

  7. 是否开启划词助手

    是 

  8. 是否开启扩展检索

    是 

  9. 是否自动翻译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