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高级检索
全部 主题 学科 机构 人物 基金
词表扩展: 自动翻译: 模糊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分享到:

本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本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本政发[2006]第1号 2006年1月24日   各自治县、区人民政府,本钢、北钢,市政府各委办局、直属机构:   《本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业经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和完善专项规划,认真组织好规划纲要的实施工作,确保规划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本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是本溪市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根据国家和省编制“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本溪市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十五”回顾及“十一五”环境展望   (一)“十五”时期主要成就及存在问题“十五”时期,全市上下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诸多不利因素,加大各项工作力度,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   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经过“十五”计划的实施,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各项主要指标均超额完成计划目标。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43.3亿元,年均递增12.7%,比计划目标高2.7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925元,超过计划目标5925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8亿元,年均递增17.2%,比计划目标高8.5个百分点。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比2000年增加185亿元,增长1.17倍。“十五”计划是建国以来执行最好的五年计划,也是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全面增长的五年计划。   2.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   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成效明显,“十五”期间累计实施工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400余项。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壮大,2005年实现增加值14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由2000年的20%上升到42.2%。第三产业发展迅速,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7.6亿元,年均递增11.8%,比计划目标高1.8个百分点。农村一产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值之比由2000年的42.8∶57.2调整为2004年的23∶77。   3.固定资产投资取得历史性突破   “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43.5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总和的2.71倍。尤其是2004年和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均突破百亿元大关。重点项目有本钢薄板坯连铸高强度轧钢、本钢二冷轧、北钢“双四百”、采煤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本溪至小市一级路、村村通油路、农村电网改造、金哨水利枢纽和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等。   4.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十五”期间全市共有279户国有企业完成改制,占总数的61.5%,共盘活国有资产30.7亿元,减卸债务35.5亿元,安置职工8.4万人。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完成土地二轮承包,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效果明显,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开始启动,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改革扎实推进。基本完成社保试点工作任务,初步在全市构筑起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市级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由873项减少到204项。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引进域外直接投资项目2754项,引进域外直接投资174.2亿元;引进外商直接投资1.51亿美元,出口创汇15.1亿美元。   5.城乡面貌有较大改观   大峪新区建设初具规模,采煤沉陷区、棚户区和老城区改造全面铺开。滨河南路全面建成,市区道路大面积改造,村村通油路比例达到85%以上,本溪至小市一级路顺利建成通车。大规模实施供水、供气和供暖改造工程,公共基础设施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稳步实施,城市面貌有较大改观。蓝天碧水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城市环境质量状况得到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2%,居全省首位,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6.各项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100余项科技成果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我市第一所本科院校--辽宁科技学院正式成立,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高中阶段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显著提高,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创建农村寄宿制学校新模式,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医疗卫生资源调整成果显著,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初见成效,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五女山山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文化艺术节等大型系列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推动了我市文化事业的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人口健康指标全面提升,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7.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05元,年均递增10.5%,高于计划目标3.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22元,年均递增7.9%,高于计划目标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有所改善,2005年,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17.3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1.3平方米。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退路进厅成效显著,引进一批国内著名的大型连锁超市和品牌连锁店,市场繁荣,物价基本稳定。   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我市经济社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市生产总值实现343.3亿元,人均达到21925元;冶金支柱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旅游、现代中药、钢铁深加工制品三个接续产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新区开发初具规模,城乡面貌有了较大改观;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比过去更加雄厚。   “十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大,历史包袱沉重,在经济体制转换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差;二是工业污染仍较严重,市区环境质量差;三是城市功能不完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高;四是收入水平较低,城乡差距加大;五是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不稳定因素较多。   (二)“十一五”发展环境   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产业分工、调整和转移加速进行。我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对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参与国际竞争,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发展,具有一定的有利条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中央正在制定的“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建立补偿机制和援助机制”等政策,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新的机遇。沈阳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使我市与其它六城市经济进一步融合,为发展提供更大的增长空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振兴本溪老工业基地发展思路,在全市上下取得共识。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和优化经济环境等成功经验的进一步推进,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利保障。老工业基地振兴实现良好开局。我市已具备加快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   在具备诸多有利条件的同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国际经济、政治中的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国家、地区之间的资源之争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制约我市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就业、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和历史形成的债务包袱等问题仍然突出,受资源、环境和科技等瓶颈制约,经济发展面临较大竞争压力。   总体上看,我市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但发展的有利因素占主导地位,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就能乘势而上,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二、总体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以本溪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为主题,以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改造、促振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做优做强冶金支柱产业,初步把旅游、现代中药、钢铁深加工制品三个接续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实施赶超型、跨越式发展,把本溪建成全国重要的钢铁和精品板材生产基地、中心城市重点产业的配套加工基地、沈阳等中部城市休闲娱乐度假的“后花园”。统筹城乡发展,优化生态功能,发展科教文卫,提升全民素质,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本溪,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本溪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二)战略任务   “十一五”期间,重点完成六大战略任务:   --调整产业结构,初步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激发经济增长活力与动力;   --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治理保护生态环境,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和谐本溪。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总体目标,实现“六大新突破”:   --全市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一番,建成区面积扩大一倍,拉开“再建新本溪”序幕,实现发展新突破;   --做大做优做强冶金支柱产业,初步把旅游、现代中药和钢铁深加工制品三个接续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实现结构调整新突破;   --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完善,推进全面对外开放,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还本溪青山碧水蓝天,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实现环境质量新突破;   --交通便捷、生活设施完备、社会事业发达,实现城市功能新突破;   --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实现人均收入新突破。   具体分为四大目标体系:   经济发展   1.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   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2000元。   3.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20%。   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28.68吨。   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   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   8.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20%。   9.出口创汇年均增长15%。   10.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   社会发展   1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   12.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2年。   13.万人拥有病床数达到55张。   14.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61.2万人。   15.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2%。   16.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0%。   17.失业保险参保率达到90%。   18.新增就业25万人。   1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20.人均寿命达到75岁。   2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7‰以内,总人口达到161.2万人。   22.亿元生产总值(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到0.35以下。   生态环境   23.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天数为全年天数的80%以上。   24.太子河老官砬子断面水质保持Ⅱ类水标准,太子河兴安断面水质达到Ⅳ类水标准。   25.中心市区噪声平均值控制在60分贝以下。   26.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   27.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28.各种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5年削减5%,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2005年水平。   29.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   30.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   人民生活   3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   3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33.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0.66平方米。   34.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3平方米。   (四)空间发展布局   “十一五”期间,按照“开发新区、改造老区、治理沉陷区、拆迁棚户区、调整完善中心区”的建设方针,城市沿太子河上溯向东北扩展,第二产业沿沈丹交通走廊向南北延伸,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沿本桓公路向东发展,拉开城市骨架,拓展发展空间,明确产业布局和方向,集约配置各类资源,强化重点区域开发,建立起协调发展的空间功能分区和合理有效的开发秩序。   城市向东北扩展--城市向姚家、威宁、卧龙和牛心台方向发展。完成以商贸和居住为主的大峪、姚家开发。启动以文化、体育、行政、商务和休闲居住为主的威宁新区建设。   二产业向南北延伸--二产业沿沈丹高速公路、铁路重点向石桥子、高台子、郑家、北台和桥头地区拓展。建成以现代中药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高台子工业区,建成以化工工业为主的郑家工业区,建成以冶金及钢铁深加工制品业为主的北台和桥头工业区,建成以钢铁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南芬循环经济示范区,建成以无污染的轻工和机械加工为主的牛心台工业区。   以旅游为主的三产业向东发展--沿本桓公路方向发展以旅游景观、旅游商品和休闲娱乐为主的旅游产业带。   中心城区改造--地工路地区实施“退二进三”,沉陷区、棚户区搬迁治理,太子河城市段景观建设和综合整治,中心城区功能优化提升。   三、发展重点   (一)调整产业结构,初步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继续坚持和深化《本溪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全面振兴规划纲要》中的产业发展思路,做大做优做强冶金支柱产业,初步把旅游、现代中药和钢铁深加工制品三个接续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初步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1.做大做优做强冶金支柱产业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采用先进标准,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本钢,生产规模达到千万吨以上,在总量上再造一个本钢,产品以镀锌板、汽车板、家电板、不锈钢板、彩涂板、合金钢棒材为主,建成国内精品板材生产基地之一,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集团。完成第二冷轧厂及涂镀生产线、新建三热轧、不锈钢冶炼、不锈钢冷轧、合金钢矩型坯连铸、信息化工程和环保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北钢,在稳定现有680万吨钢铁生产规模的基础上,通过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形成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优质板材、优质建筑材和优质机加材系列的产品结构。新上“1780”热轧机组、“1750”和“1450”冷轧机组及管件铸造等重点项目。   2.三个接续产业初步培育成支柱产业   旅游产业。全面实施《本溪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本溪旅游产业促进条例》,整合旅游资源,挖掘历史文化,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创建旅游品牌,增强旅游综合竞争力,建设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拳头产品,把本溪建设成为沈阳等辽宁中部城市群休闲娱乐度假的“后花园”。到201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62亿元,年均增长16%。在建设本溪“山、水、林、泉、洞”著名生态旅游区的同时,重点打造独具地区特色的六大核心景区:本溪水洞风景名胜区、五女山高句丽文化景区、铁刹山东北道教文化景区、中华枫叶之路景区、钢铁冶炼工业旅游区、本溪国家级地质公园,形成“一条黄金旅游带、两大龙头景区、三大旅游文化产品和四条旅游线路”旅游新格局。   现代中药产业。运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中药生产工艺,发展新型中药企业,促进中药产业升级换代。到2010年,中药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30%,成为辽宁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区。发展地产药材深加工,形成人参、辽五味、辽细辛和鹿茸等十大产业链。开发中药饮品、中药化妆品、药膳食品和中药日用品等具有本溪特色的系列保健品。扩大乙肝、脾胃、痹症和妇科等九大系列中成药生产规模。完成华源三药“国药工程技术中心”改造、辽宁好护士药业现代中成药产业化系统工程、九鼎集团银杏叶冻干粉针项目、华源三药红豆杉人工种植及紫杉醇原料药产业化项目。   钢铁深加工制品业。利用本溪钢铁产业的产品资源优势,拉长钢铁产业链,形成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机械及机械部件、新型管材管件、新型五金制品等“四大产业集群”和“一个铸造加工中心”的产业格局。到2010年,钢铁深加工制品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23%,建成辽宁装备制造业配套加工基地。完成北方曲轴公司汽车用钢轴生产线、正兴集团本溪车轮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北方重汽公司生产矿用汽车和小型装载车、本钢起重机公司系列起重机、本钢天和钢管公司钢塑复合管和多金属复合管生产线、北钢管业集团铸造中心等项目。   3.做优传统优势产业   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曲轴、重型汽车、刀片和锯条等主要传统优势产品争创国内品牌和国家质量免检产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加快发展中小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开发配套产业和产品,形成产业链和产品链,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增强地方经济活力。到2010年,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30%。加快发展建材和煤化工产业,充分利用石灰石、工业固体排放物和煤气等资源,建成东北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煤化工工业在现有基础上翻两番。完成辽宁工源水泥集团新上三条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北钢煤气综合利用(3562)工程和南芬巨型子午线轮胎制造厂工程轮胎生产线等重大项目。   4.做强做精做特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   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经济发展,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调整农业结构,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发展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创品牌产品,增强农业综合实力。到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年均增长10%。   做强林业产业。落实《本溪市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在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基础上,依托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地经济,建设较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做强林业产业。重点发展干坚果经济林、速生丰产林、林下种植业(中药材、山野菜)、种苗花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森林旅游和林产品加工等七大林业产业。到2010年,工业原料林基地120万亩、干坚果经济林120万亩、山野菜人工栽植面积15万亩、林下中药材100万亩、种苗花卉5万亩,培植超亿元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个。   建设优质农牧渔业生产基地。种植业重点建设中药材、优质稻米、无公害蔬菜、马铃薯种薯繁育、山野菜和食用菌等生产基地。畜牧业重点建设奶牛、绒山羊、无公害肉鹅和獭兔等畜产品养殖基地。渔业重点发展鲑鳟鱼、鲤鱼和鲢鱼等无污染、高品质的绿色新品种生产基地。   发展特色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中药材、乳制品、果类制品、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加工产业,提高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对农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一批有特色的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五女山米兰酒业有限公司、东大牧业有限公司、木兰花乳业公司、汇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龙宝集团参茸有限公司、志鹏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物华木业有限公司和枫泰集团有限公司等。销售收入超五千万元龙头企业:桓龙湖渔业有限公司、龙大牧业发展有限公司、阳光乳业有限公司、桓铭木业有限公司、腾达禽业有限公司和龙江宏达工艺品有限公司等。   5.用现代化手段提升以商贸流通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   用现代化手段改造提升以商贸流通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使物流、信息中介服务、房地产、邮电通信、金融保险、养老及家政服务等新兴产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明显增加,基本形成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结构合理、体制优化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提升流通业现代化水平。贯彻落实国发〔2005〕19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用现代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建设石桥子、高台子和北台3个物流园区以及富佳、大河市场2个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引进1-2个国际知名的大型连锁超市,培育核心流通企业。连锁经营业态由城市向农村延伸,提升农村商业服务水平。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拓展电子商务应用领域。   完善市场体系。构建“一主、五副、九区”多层次、多功能商业新格局,整合现有资源提升市场档次,合理布局建设高档次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等消费设施。建立以物流配送和连锁超市为主覆盖全市乡村的高效流通网络。建设钢材、中草药和特色农产品等具有区域辐射能力的专业市场。   加速发展电子信息、中介和社区等新兴服务业。建设市、县(区)两级电子政务网络,电信、有线电视和计算机互联网三网融合联网,完善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培育咨询企业,扩大中介服务范围,发展租赁、典当、拍卖、技术转让、专利代理、仲裁、公证和评估等中介服务项目。鼓励创办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企业,开展家庭服务、物业管理和安全防范等项服务,逐步将养老、失业、医疗、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延伸到社区。   (二)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激发经济增长活力与动力   我市改革已进入新的攻坚阶段,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贯彻中发〔2003〕11号《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全面完成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和全面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贯彻国办发〔2005〕36号《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构筑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   1.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革。支持本钢、推进北钢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支持本钢和鞍钢联合,加快本钢主体股份制改造,彻底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对国有和集体中小企业采取分类指导、因企施策等更加灵活的方式,加快转制步伐,全面完成175户国有中小企业改制任务,完成231户厂办集体分离改制,其它城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面达到50%。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企业化、服务规范化的要求,推进供水、燃气、供热、公交、环卫等公用事业改革,建立新型公用事业体系。   深化农村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稳步推进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完成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激活林业发展机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组织和经济技术协会,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全面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理顺部门间的职能分工,减少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率。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原则,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建立健全政府政务公示制度和公开有效的监督机制,增强政府政策的统一性和依法行政的透明度。   加快投资体制改革。贯彻《国务院关于投资融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制定适应我市投资体制改革的相关配套文件、规章和制度。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项目,规范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制和备案制,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和调控,抑制无序竞争和盲目投资。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企、集体企业改革,培育扶持非公有制大型企业集团,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扩大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2.全面实施对外开放   拓宽利用外资领域。鼓励外资参与本钢、北钢等大型国有企业改组改造,购并国有中小企业,参与供暖、供气、供水、公共交通和农村信用社等改革。争取外资银行在我市设立办事机构。建立进出口检验检疫机构,争取建立本溪保税库。合理利用国外贷款,完成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城市集中供热、城市道路改造和综合环境治理项目,完成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进行城市煤气管网改造和城市集中供热改造项目。   扩大出口。通过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增加出口数量。重点促进钢铁深加工产品、机电产品、服装、农副产品和医药等产品出口,培植一批外向型龙头企业。   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我市设备、资源、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组织有实力的企业利用现有设备和成熟技术,建立境外贸易加工企业。通过“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激活我市存量资产,带动本溪产品、设备和原材料出口。   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用好用足国办发〔2005〕36号文件一系列优惠政策,创造更加宽松的投资环境。完善公共行政服务运行机制,创新审批模式,提升服务功能。加强执法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切实保障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三)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发展县域经济   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科学定位,因地制宜地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按照“二三一”产业顺序,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优化提升第一产业,加快农副产品加工、储藏、运销和农村旅游等二、三产业的发展。本溪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配套零部件加工业、旅游产业、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桓仁县重点发展旅游产业、中药材种植及加工业、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2.加快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   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动承接沈阳核心经济区的辐射作用,将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北拓展,在空间和产业上实现与沈阳南部副城的对接。以开发区为载体实施“区港联动”,充分发挥开发区的牵动和辐射作用。以辽宁科技学院和国药工程技术中心为技术支撑,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和高新技术产业,建成民营经济开发区,成为本溪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   3.融入沈阳经济区   以现代中成药、旅游和装备制造配套加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积极参与沈阳经济区建设,谋求合理分工与合作。参与建设沈阳南部副城,实现装备制造配套加工产业和现代中成药产业的相互辐射和带动。参与以沈阳为中心的大旅游圈建设,与其它城市一起联合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进行旅游资源宣传、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和开发旅游商品等。促进区域城际高速公路网建设,配合省有关部门和其它市做好相关工作,建设本溪-辽阳-辽中高速公路,参与规划建设本溪-抚顺-铁岭高速公路。参与制定《辽河、浑河流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搬迁周边污染企业,力争三年内达标排放,恢复生态景观。进入“东北投资网”,搭建区域招商投资信息平台。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实施城乡共建工程,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搞好农村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建立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水利工程,完成桓仁县夹道子水库、本溪县盘龙寺水利枢纽、农业节水灌溉和农村中小河道治理工程。农村能源工程,重点推广太阳能,发展四位一体秸秆气化,每年至少建10处秸秆气化站。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农村改厕工程,70%以上农户用上符合卫生要求的厕所。农村垃圾收集和处理工程,70%以上村庄有集中的垃圾收集转运场所。   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和配套建设的原则,在高标准建设好本溪和桓仁两个县城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草河口、田师付、碱厂、二棚甸子和二户来等5个小城镇建设,全市30%小城镇建设成功能齐全、环境整洁的农村区域性中心。加大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和劳动就业等方面改革力度,逐步实现与城市管理体制并轨。完善小城镇的社会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引导农村人口和个体私营经济、乡镇企业逐步向小城镇集中,使之逐渐成为本地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具有一定辐射范围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和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搞好农村党员干部培养。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采用卫星传输技术模式,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在40个乡镇231个村建立终端接收点,开通市级辅助教学网站,基本建成管理科学、规范运行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和工作机制。   (四)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我市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水平低下,已经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大力度,建设优美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彻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铁路建设。完成东北东部铁路在桓仁境内路段和溪田线延伸路段建设,结束桓仁县没有铁路的历史。完成本溪站铁路枢纽工程和沈丹二线铁路本溪段建设,解决我市铁路运输瓶颈。   公路建设。打造“一横五纵”为主干、干支相连、辐射全境的区域性快速公路网络。重点完成“本辽辽”高速公路本溪段建设,形成连接沈大、沈山高速公路的环线路,大大缩短我市与大连、北京等城市的距离。完成鹤大高速公路桓仁新开岭至砬门段、桓仁至永陵高速公路老道沟岭至六河段建设,将桓仁县纳入全国高速公路网络之中。完成沈环线高速公路高头岭至高台子段建设,成为连接辽宁中部七城市的重要交通干道。完成小市到碱厂至桓仁一级公路建设,提升我市连接桓仁县的公路等级。继续实施农村公路网建设,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目标。   城区道路网建设。在中心市区建成“四纵三横”的干道框架,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道路网络。建设北地跨线桥、峪溪桥和威宁桥等,促进城市新区开发和疏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   大型能源建设。建设本溪热电联产项目,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冶金工业发展、城市供暖以及环境改善提供保障,填补我市作为工业大市却长期没有大型能源生产企业的空白。在本溪县、桓仁县建设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和风力发电项目,发展可再生洁净能源。   公共设施建设。推进观音阁水库取水工程建设,完成牛心台水源地和水网改扩建工程,从根本上解决水源污染和部分老城区供水难问题。完成新立屯、卧龙、牛心台和南芬等大型集中供热工程,卧龙、牛心台和姚家等混气站,富家、太子河、赫地、兴安、姚家、后湖、绢纺和南部500千伏等变电所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条件。新建大型平战结合人防工程一处,改造人防通信警报系统,建成人防指挥信息系统,推进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建设,全面落实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政策,提高城市的整体防护能力。   2.提升社会服务功能   重点对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和商贸服务设施等进行规划布局,建设科技馆、博物馆、档案馆、体育馆、游泳馆、广播电视数字传输中心、新区医院、新区学校和新区商业服务中心等,异地迁建辽宁科技学院。   3.建设优美居住环境   完成大峪4#、5#和崔家住宅小区建设,完成姚家住宅区建设。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建设转山、唐家、溪湖、彩屯、彩北和千金等新型居住小区。建设太子河生态景观带和环城森林公园。在城市建成区内新建一批中小型绿地或广场。新建大峪、姚家滨河、高峪、后湖和平顶山天境园等公园。新建姚家奥林匹克广场、青年广场、建设广场和彩屯治沉广场等大型广场。   (五)治理保护生态环境,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使环境质量全面达到国家标准,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中心市区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实现环境质量新突破。   1.治理和控制污染源   取缔城市重大污染源。本钢一铁、二电和特钢等企业按照本钢“十一五规划”进行技术改造,用先进淘汰落后,根除严重污染源。水泥集团新建日产2500吨和5000吨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投产以后,逐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根除本溪和工源水泥厂两大重点污染源。推进本溪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取缔市区内分散供暖污染源。对一批重点污染企业进行全面治理,使其达标排放。严把项目审批关,杜绝新的污染源产生。通过对上述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和控制,从根本上改变城区环境污染状况。   2.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坚持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建立循环经济。在冶金、建材、化工、供热等行业企业,力争实现建立废水、废气、废渣“零排放”。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对建筑垃圾实行综合利用,提高社会可再生资源利用效率。新上供热公司粉煤灰炉渣综合利用及本钢余热综合利用等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3.加大环保监控力度   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取缔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关闭“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建成六个大气自动监测站、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和机动车尾气自动检测系统,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控。对建设项目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遵循“环保准入、规划先行”原则,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4.合理开发和保护水资源   完成太子河本溪城市段治理工程,使城市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转山、高峪、张家和溪湖等城市建成区山洪沟治理基本结束,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加强辽东山区水源涵养林保护,保证周边城市饮水安全。推进观音阁水库取水工程建设,解决城市生活用水和企事业单位用水不安全问题。新建北台、小市镇、本溪水洞风景区和温泉寺地区等污水处理厂。   5.加强林业资源保护   推进建设林业强市工程,建成较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保护国家及地方公益林780万亩,实施重点生态造林工程,实现荒山造林30.5万亩。以郊区封山育林为重点,提高封山育林质量,每年新增10万亩。加快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建设,实现中幼林抚育31万亩、低产林改造10万亩。   6.加大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力度   严格实施《本溪市矿产资源规划》,调控矿产资源开发规模,防止过度开采。对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较高,初具规模的矿产企业,继续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益。对效益差、污染重和严重破坏生态的矿产企业,坚决依法予以关闭。依法规范矿山企业的经营行为,坚决打击违法采矿、违法用地行为,把“先保护后发展、发展与保护并重”原则落到实处。搞好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耕地保有量达到104万亩。   (六)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和谐本溪   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发展卫生、文化、体育和人口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扶贫济困力度,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本溪。   1.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五大科技创新行动,加强面向支柱产业和三大接续产业的科技研发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成10个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打造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搭建辽宁科技学院与地方经济合作平台。建立技术创新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重点科普基地和符合城市规模要求的科技馆。   2.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重点加强义务教育,推进“两类新三片”新一轮普九。以课程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大投入,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完成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城区薄弱学校改造任务。稳定高中招生规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与本溪地区产业相关联的职业教育,城市重点打造2所万人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农村重点建设好桓仁县和本溪县2所职教中心,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支持高等学校建设,提升办学水平。鼓励支持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不失学。建成辽宁省农村教师培训、实训基地。   3.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养适应我市产业发展要求的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优秀高级专家和学术技术骨干,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全市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管理机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比较完善的人才工作机制和人才市场体系,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到2010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5万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达到3.5万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智力2000人次。   4.卫生、文化、体育和人口计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卫生。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防控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本着“功能相近、优势互补、自愿组合、利于发展”的原则,对城市卫生资源进行战略性重组,三级医院着重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二级以下综合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或向特色专科医院发展,构建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合理、配合密切、互为补充、双向转诊的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稳步推进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完成乡镇卫生院改扩建任务,全面完成两县四区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建设。加大医疗服务市场和餐饮卫生的监管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文化。实施文化名城战略,挖掘梳理本溪地域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面向社会、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产业。重点完成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资源整合,创作更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创建省一流院团。发挥名人效应,加快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新闻传媒制作水平,推进广播电视数字传输中心建设。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成市博物馆、档案馆和群众艺术馆。   体育。增强竞技体育实力,竞技体育成绩位居省内中上游。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市民身体素质明显提高。规范和发展体育产业。建设市体育馆和游泳馆,完成市民健身中心的续建工作。加强城乡和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县区体育设施达到国家要求。   人口计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建立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与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加快信息化建设,巩固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成果和整体水平,有效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逐步形成人口稳定均衡增长、素质全面提升、结构动态优化、分布科学合理、人与自然和谐、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人口发展局面,为建设和谐本溪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5.构建和谐本溪   劳动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创造就业岗位和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发挥其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作用,为普通劳动者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加强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化建设,实现就业服务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建立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的长效机制。开展面向城镇所有劳动者的普惠制就业培训,培训人员达到20万人,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变换能力。加大劳动监察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县、乡(街道)建立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严格安全执法,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装备建设。强化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监管,实行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加快建立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加快安全生产技术人才培养,提高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   城乡社会保障。加快建立和完善独立于企业和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强化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力度,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资金运营的支持和监管,完善社会保险地区统筹,增强统筹保障能力。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确保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发展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初步建立覆盖全市社区、街道退管组织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全方位、一体化的管理服务网络,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健全和完善以政府救助为主导,以社会互助为补充,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以医疗救助、住房援助、就学资助、五保供养、应急救助、法律援助等制度为配套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医疗救助全覆盖,解决贫困群体就医难问题。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救助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扩大救助范围,实现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培育发展慈善组织,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研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村)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机构为骨干的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   民主法制建设。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行政决策专家论证制度、听证制度、听取意见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群团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巩固和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确保社会稳定。积极推进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广泛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倡导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强化全民信用意识,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单位,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全面推进《本溪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实施,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使男女平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领域得到进一步的实现,保障儿童充分享有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   残疾人事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全面体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落实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和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在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居民区和公共信息服务等方面实施无障碍建设,方便残疾人出行和交流,加大各级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支持,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在全社会倡导关心、理解和爱护残疾人,树立残疾人优先意识,形成文明进步的道德风尚。   民族事业。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将民族自治县的贫困村全部纳入扶贫开发范围,扶持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培育和打造民族文化品牌。   规划实施。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继续坚持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确定的“七个专项推进组”的工作方式,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为规划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紧密联系本溪实际,深入贯彻中发〔2003〕11号文件和国办发〔2005〕36号文件精神,用好用足用活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各项扶持政策。围绕“战略任务”和“发展重点”,研究制定各项促进地方发展的政策法规和鼓励办法,为规划实施提供政策保障。   坚持实施招商引资和全面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世行、亚行和日本协力银行等国外优惠贷款和国内政策银行软贷款,全力争取上级资金,启动民间投资,广泛吸引外埠资金参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为规划实施提供投入保障。   “十一五”期间,我市在工业、农业、城市建设和交通能源等方面规划建设230余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930亿元。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项目策划、项目包装和项目推进力度,全力抓好项目落实,为规划实施提供项目支撑。   规划实施,是全社会共同责任,全市上下努力形成整体合力。各县区和市直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把规划实施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继续完善各专项规划,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规划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附件: 名词解释     1.北钢“双四百”工程:对烧结、炼铁、炼钢系统进行改造,形成400万吨生铁和400万吨钢生产能力。   2.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本溪采煤沉陷区总面积为50.6平方公里,已治理彩屯、彩北沉陷区2.4平方公里,仍有48.2平方公里没有得到治理。2003年8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本溪市新一轮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10508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50%,省财政补助20%,市财政自筹20%,灾民出资10%,整个工程计划两年时间完成,目前工程主体部分基本结束。   3.棚户区改造:按照省界定标准和审核结果,我市棚户区改造规模为14片(包括彩北、彩屯竖井、郑家、河东、河西、柳塘、大堡、千金、高峪、福金、焦化、广山、唐家、转山),居民总户数32715户,住宅建筑面积116.68万平方米,占地面积575.77公顷。项目总投资28.93亿元,资金来源为省、市政府投入、市场化运作和个人出资。   4.北钢“1780”热轧机组:新建1780mm半连续式热轧带钢车间,形成年产400万吨生产规模,主要产品有供冷轧用原料卷、热轧商品卷、分卷后的热轧商品卷、管线用钢卷。   5.一条黄金旅游带:从本溪市区沿本桓公路至桓仁县,形成集山水生态游、浪漫枫情游和世界文化遗产游等各种旅游文化特色于一体的黄金旅游带。   6.两大龙头景区:把本溪水洞和五女山建成世界级旅游品牌,力争“十一五”期间在本溪水洞和五女山周边建成大型游乐场、高句丽风情园,使之成为辐射力强、带动周边旅游区发展的龙头景区。   7.三大旅游文化产品:构筑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的满族、高句丽、道教三大旅游文化产品。   8.四条旅游线路:由市区沿本桓公路至桓仁县黄金旅游线,由本溪水洞和关门山等景区构成的生态旅游线,由本钢和北钢构成的工业旅游线,由市区牛毛岭、大峡谷、钓鱼台等景区构成的地质文化旅游线。   9.北钢煤气综合利用(3562)工程:总投资13.5亿元,利用南非设备,以北钢剩余焦炉煤气作原料生产化肥。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合成氨35万吨、大颗粒尿素62万吨的生产能力。   10.一主、五副、九区:实施《本溪市商业网点规划》,形成“一主、五副、九区”多层次、多功能商业新格局。“一主”,即市级商业主中心;“五副”,即富佳、威宁、石桥子、北台和南芬等五个商业副中心;“九区”,即东芬、平山、南地、溪湖、彩屯、大峪、姚家、卧龙和牛心台九个区域商业中心。   11.区港联动:以大连港区为龙头,以铁路、公路为纽带,以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为节点,建立物流分拨中心和保税物流园,实现进出口货物就地通关,形成以我省港口为进出口的畅通、有序的东北物流网。   12.沈阳经济区:以沈阳市为中心,通过辐射和吸引,与周围地区形成的区域经济共同体。由七个城市组成,即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和铁岭,合称辽宁中部城市群。结合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战略,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构建沈阳经济区的战略设想。目前,构建沈阳经济区已进入实施阶段。   13.东北东部铁路:即从北到南,沿中俄、中朝国界走向的一条铁路,全长约1380公里,北起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绥芬河,途经吉林省图们市、通化市,辽宁省桓仁县、丹东市灌水镇抵达大连。新建吉林通化至丹东灌水段,全长178.175公里,总投资约49.4亿元。桓仁境内77公里,途经拐磨子镇、黑沟乡、桓仁镇、雅河乡、普乐堡镇,预计2008年底竣工通车。   14.本溪站铁路枢纽工程:项目总投资5.91亿元。其中:本溪枢纽扩建工程,包括福金至本钢南口车场联络线工程,总投资2.07亿元;本钢改扩建工程,包括南车场和北车场,总投资2.67亿元;北钢改扩建工程,包括北台站改扩建工程和辽溪甲乙联络线工程,总投资1.17亿元。该项目预计2007年底竣工。   15.沈丹二线铁路:铁路沈丹增建第二线项目,本溪境内33公里,其中草河口--通远堡段,本溪境内5公里;南芬--祁家堡段,本溪境内28公里,预计2008年竣工。   16.一横五纵:一横,即本桓线,起点本溪火车站,经小堡--小市--田师付--碱厂--八里甸子,重点在铧尖子镇与省道木通线衔接。五纵,即丹霍线,起点丹东本溪分界茳草,经草河口--南芬--桥头--石桥子--沈本分界唐家台;抚草线,起点本溪抚顺分界北大岭,经清河城--小市--草河掌--草河城--草河口与国道丹霍线衔接;铁长线,起点本溪抚顺分界的小夹河,经碱厂--兰河峪--丹东本溪分界分水岭;木通线,起点本溪抚顺分界的老道沟岭,经铧尖子--四道河--桓仁镇--沙尖子--本溪集安分界挂牌岭;鹤大线,起点通化本溪分界岗山岭,经拐磨子--桓仁镇--普乐堡--本溪丹东分界砍川岭。   17.“本辽辽”高速公路本溪段建设:即本溪--辽阳--辽中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总投资44.3亿元,全长113公里,线路起自本溪(桥头镇),接已建成的沈丹高速公路,经弓长岭--辽阳--黄泥洼,止于辽中,接已建成的京沈高速公路和拟建的辽中地区环线西段。该线路本溪境内桥头镇至本溪辽阳分界处老关岭段12.043公里,建设两座互通式立交桥,一座隧道,投资4.6亿元,预计2007年竣工通车。   18.鹤大高速公路桓仁新开岭至砬门段:鹤大高速公路,即黑龙江鹤岗至辽宁大连高速公路。该高速公路从辽吉界桓仁新开岭入本溪境内,至桓仁砬门出本溪入丹东境内,本溪境内全长55公里,将于2006年开工建设。   19.桓仁至永陵高速公路老道沟岭至六河段:桓仁境内从老道沟岭至六河,全长43.21公里,预计2007年开工建设。   20.沈环线高速公路高头岭至高台子段:本溪境内高头岭至高台子段路基、路面、桥涵隧道25公里,总投资12.5亿元,预计2008年开工建设。   21.小市到碱厂至桓仁一级公路:小市至碱厂一级路改造扩建工程,总投资4.3亿元,全长39.3公里,其中隧道一座,长1920米,将于2006年开工。后续工程为碱厂至桓仁段。   22.“四纵三横”干道框架:在中心市区建成“四纵三横”的干道框架。四纵:即滨河北路,滨河南路,南兴路--解放路--峪明路,育龙路--平山路--广峪路--千金路等四条纵向干道。三横:即彩北路--彩屯路--振工路--曙光路--平山路--文化路,溪湖路--滨河北路--孤山大桥--地工路,威龙路--卧龙路三条横向干道。   23.北地跨线桥:从北地广场向西北维修道路170米,建设跨沈丹铁路桥403米,跨太子河桥384米,桥面宽20米,总投资9410万元。   24.峪溪桥:从大峪新区至姚家新区,桥长320米,桥面宽20米,概算投资2380万元。   25.威宁桥:从卧龙新区至威宁新区,建设跨溪田铁路桥300米,跨太子河桥330米,桥面宽20米,两桥两端引道总长430米,概算投资5018万元。   26.本溪热电联产项目:2005年9月,我市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签约,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投资60亿元建设本溪热电联产项目。其中,一期工程总投资30亿元,年发电量33亿千瓦时,供暖面积1100万平方米。计划2007年4月开工,第一台机组于2009年10月投产,第二台于2010年8月投产。该项目投产后,将填补我市作为工业大市却长期没有大型能源生产企业的空白,为本溪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并满足城市发展对热源建设的需求。   27.广播电视数字化传输中心:工程建设期限为6年,总投资约2.68亿元。其中2005年至2008年为一期工程,即数字电视整体平移阶段,总投资1.77亿元;2008年至2010年为二期工程,即数字电视多功能建设阶段,总投资9100万元。改造后,可传送500套数字电视节目,50套数字广播节目,并提供宽带上网、电子商务、远程教学等多项多功能个性化服务。   28.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循环模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29.“十五小”企业:年产5000吨以下的造纸厂、年产折合牛皮3万张以下的制革厂、年产500吨以下的染料厂,以及采用“坑式”和“萍乡式”、“天地罐”和“敞开式”等落后方式炼焦、炼硫的企业,土法炼砷、炼汞、炼铅锌、炼油、选金和农药、漂染、电镀以及生产石棉制品、放射性制品的企业。   30.“新五小”企业:大电网覆盖范围内、单机容量在10万千瓦及以下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资源综合利用机组除外)及清理整顿的小炼油厂、小水泥厂、小玻璃厂、小钢铁厂。   31.五大科技创新行动:在接续产业、绿色农业、社会信息化、专利技术产业化和科技环境能力建设五个方面实施科技创新行动。   32.“两类新三片”新一轮普九:是辽宁省按照国家在新世纪初分三类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的精神,从省情出发,制定的提高全省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的计划。含义是,按照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和完成“两基”任务的先后顺序,将全省100个县(市)区划分为双高(高质量、高水平)“普九”县(市)区(37个),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县(市)区(63个),即“两类”。其中,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县(市)区又分两片,一片是巩固区(13个),另一片是提高区(50个),加上双高“普九”县(市)区,即为“新三片”。我市基本属于巩固片和提高片地区。

发文文号:
本政发[2006]第1号  
颁布部门:
本溪市人民政府
时效性:
有效
颁布日期:
2006-01-24
实施日期:
2006-01-24
内容分类:
发展与改革:宏观调控
原文获取
正在处理中...
该文献暂无原文链接!
该文献暂无参考文献!
该文献暂无引证文献!
相似期刊
相似会议
相似学位
相关机构
正在处理中...
相关专家
正在处理中...
您的浏览历史
正在处理中...
友情提示

作者科研合作关系:

点击图标浏览作者科研合作关系,以及作者相关工作单位、简介和作者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发文刊物及参与国家基金项目情况。

主题知识脉络:

点击图标浏览该主题词的知识脉络关系,包括相关主题词、机构、人物和发文刊物等。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 用户帮助| 京ICP备1202074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329号

检索设置


请先确认您的浏览器启用了 cookie,否则无法使用检索设置!  如何启用cookie?

  1. 检索范围

    所有语言  中文  外文

  2. 检索结果每页记录数

    10条  20条  30条

  3. 检索结果排序

    按时间  按相关度  按题名

  4. 结果显示模板

    列表  表格

  5. 检索结果中检索词高亮

    是 

  6. 是否开启检索提示

    是 

  7. 是否开启划词助手

    是 

  8. 是否开启扩展检索

    是 

  9. 是否自动翻译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