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高级检索
全部 主题 学科 机构 人物 基金
词表扩展: 自动翻译: 模糊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分享到:

译者"前见"的有效性研究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nslators' Prejudice

The Great Gatsby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出版于1925年.1983年中国大陆首次出现其中译本,近三十年以来,这部小说的中译本层出不穷,仅在中国大陆就出版了二十八部,受到了广大中国读者的欢迎.国内学术界对The Great Gatsby的翻译研究主要是从文化和翻译策略的角度对几个译本进行差异性的比较研究,但很少有读者研究其差异性背后的深层原因.在对同一个文本的翻译中,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不同,译本所传达出的韵味迥异,对于经典作品的重译也是愈演愈烈,这些都是The Great Gatsby的翻译和重译中的现象,本文以译者为角度客观地探索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通过对乔志高《大亨小传》(1971)、巫宁坤《了不起的盖茨比》(1983)、范岳《大人物盖茨比》(1983)三个译本的对比分析并结合对译者的研究,笔者发现译者"前见"是影响文本的最重要因素,然后继续考察其有效性和必然性,探讨The Great Gatsby不断重译的原因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价值,并结合具体案例反思当下重译本出现的仿制现象.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语外,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追溯了The Great Gatsby在美国的复兴过程以及在中国的译介和接受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The Great Gatsby中译本层出不穷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第二章从译者出发,探寻译者经历、审美趣味、学术积累以及思维定势等因素共同影响下的译本成因,考察译者"前见"的必然性和有效性;第三章重点从文本的历史效果上探讨译者"前见"的"失"与"得",译者"前见"的"失"在于其产生历史性误译的不可避免性,从译者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出发,The Great Gatsby译本中的历史性误读可以作出合理性的解释.译者"前见"之"得"在于其可以通过"前见"走近文本:一方面文本是以历史的方式存在着的,因而历史的理解是接近文本的唯一可能性,另一方面好的文学作品总是具有许多不确定的点,其文本空白要求读者和译者重新发现新的意义.文本在每一时代的历史性误读中延续了生命,从而常译常新,在重译的过程中不断地接近真理.本文的特色在于对The Great Gatsby译者"前见"的详尽研究,来以此谈论译本的成因,认为译者"前见"是影响译本差异性的最主要因素,并通过当前泽本中出现的仿制现象来反思重译的得失.

作者:
徐莎莎
学位授予单位:
安徽大学
专业名称: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授予学位:
硕士
学位年度:
2013年
导师姓名:
田德蓓
中图分类号:
H315.9;I046
关键词:
The Great Gatby;"前见";理解的历史性;效果历史
原文获取
正在处理中...
该文献暂无原文链接!
该文献暂无参考文献!
该文献暂无引证文献!
相似期刊
相似会议
相似学位
相关机构
正在处理中...
相关专家
正在处理中...
您的浏览历史
正在处理中...
友情提示

作者科研合作关系:

点击图标浏览作者科研合作关系,以及作者相关工作单位、简介和作者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发文刊物及参与国家基金项目情况。

主题知识脉络:

点击图标浏览该主题词的知识脉络关系,包括相关主题词、机构、人物和发文刊物等。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 用户帮助| 京ICP备1202074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329号

检索设置


请先确认您的浏览器启用了 cookie,否则无法使用检索设置!  如何启用cookie?

  1. 检索范围

    所有语言  中文  外文

  2. 检索结果每页记录数

    10条  20条  30条

  3. 检索结果排序

    按时间  按相关度  按题名

  4. 结果显示模板

    列表  表格

  5. 检索结果中检索词高亮

    是 

  6. 是否开启检索提示

    是 

  7. 是否开启划词助手

    是 

  8. 是否开启扩展检索

    是 

  9. 是否自动翻译

    是